4月11日,教三-202,第七季《温情中国》正式开讲。开讲之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次主讲教师刘侣萍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强调课程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秉持“温暖你我、情系中国”的理念,彰显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人文关怀,团队合作,专题彼此相连。
本次课程共分四个板块,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朝鲜战争为何会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背景、战略缘由、历史意义;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战斗情况,包括战争第一阶段的五次大规模战斗、第二阶段的“夏秋防御战”“反绞杀战”,第三阶段的“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借助长津湖电影中的“喀秋莎”片段,展示中美在战场上作战装备对比强烈、中国志愿军顽强战斗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为支援前线而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总之,抗美援朝战斗打出国威、增强民族团结、激发全民族奋进斗志。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战争极其残酷,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后出征240万人,牺牲19.76万人,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由于历史原因,烈士们主要被安葬在朝鲜、韩国境内,能回到祖国怀抱的少之又少。自2013年中韩双方达成“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协议,已经先后有9批烈士、共计913名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在幕阜山怀抱,曾接受在战场上受伤回国医治的志愿军3100名,治愈2700余人,其中有420名重伤员因救治无效而牺牲时就地安葬,均追认烈士。全国有多处志愿军烈士墓,但在内地、集中安葬、数量如此之多的,赤壁羊楼洞革命烈士墓是唯一的。羊楼洞因近代青砖茶兴盛而奠定的良好经济基础、优良的自然环境、坐拥京广线的交通便利、第67预备医院的存在等等因素是促成羊楼洞成为接受志愿军伤病救治、修养,部分医治无效而最终长眠于羊楼洞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幕阜山怀抱另有两处志愿军烈士墓,分别为汀泗赤岗村石咀山中南革命烈士墓、温泉岔路口革命烈士墓。这些烈士远离家乡、远离战场,在救治无效中长眠于此,留给我们的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本次特邀请医学部林莉博士与她的“医心科普”团队与刘老师共同讲述赤壁市退休老民警余发海老人持续十八年为烈士寻亲、为烈士正名的来龙去脉。同时,林老师与“医心科普”核心成员一同分享其工作坊的发展历程、主要成绩,勉励全体同学既要学知识,更要关注社会,塑造完整人格,方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全体同学既跟随老师们跨越历史长河对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精神有了一次全面的认识,也通过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解析更增加了对革命军人、烈士的崇敬之情、爱戴之意。特别是林莉博士与学生团队参与教学,既丰富了课堂讲授主体和教学形式,也以朋辈激励的方式展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