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教学机构之一,主要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任务,其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室,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社会科学部,2008年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与经济与管理学院合署办公,2012年思政课部开始单独办公,2016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成立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院”,与学院合署办公。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挂靠学院,与学院合署办公。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专职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助教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专职教师中,博士11人,硕士19人,高学历教师占比100%。2名教师曾出国进修和访学,另外还有兼职教师20名左右,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机构设置
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等6个教研室。设有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等行政办公室。设有概论与纲要教工党支部、原理与德法教工党支部等2个直属党支部。
主要亮点
1.2018年获批“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
2020年入选“湖北省‘新时代中国’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清单;2021年成为全国“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思政课教学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2022年获批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
2023年获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
2023年《温情中国》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
2023年与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结对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2.教学工作成绩显著:1人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6人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1人荣获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人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人荣获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荣获学校十佳“师德标兵”称号;1人荣获“湖科好老师”称号;1人荣获湖北科技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23年学院牵头打造的咸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学展示荣获省级一等奖。
3.科研成果增速明显:1人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5人获批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7人入选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专家培育计划;1人荣获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获批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
4.社科普及硕果累累:社科普及基地2012年被评为全国人文社科普及基地,2017年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2019年被评为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021年回乡宣讲团队荣获湖北省“优秀志愿宣讲团队”,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示范基地。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宣讲报告、全省“十佳”“优秀”回乡志愿宣讲员、全省十佳社科普及宣讲员等称号。社科普及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入选首届、第二届湖北十佳社科普及工作创新案例,社科普及短视频荣获首届“人文社科之光”短视频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湖北省第二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更新至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