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new)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建议

发布日期:2016-09-09    浏览次数: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这篇讲话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重大国内外问题的原则立场,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科学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7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讲话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推动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学习贯彻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任务,应该总体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为推进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结合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历程的“伟大历史贡献”,讲清楚三个历史阶段的三次“伟大飞跃”及其深远影响

“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历史阶段的三次“伟大飞跃”:

第一个历史阶段,从1921年至1949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个历史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个历史阶段,从1978年到现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三个历史阶段的三次革命实现的三次“伟大飞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种影响要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二是“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是“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次“伟大飞跃”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

这三个历史阶段的三次“伟大飞跃”体现了三大规律性认识。“七一”讲话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论述了这三大规律性认识:第一,必须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第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历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因此,这三个方面“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三大规律性认识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

二、结合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明确提出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科学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讲话中的这些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的重点。

第一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及其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主要任务,即“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初心”就是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论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路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

第三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用三个“我们要坚信”进一步论述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性;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结合起来,论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四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论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重申了当代中国的“三个没有变”,即中国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分析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格局,提出了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第五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论述了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论述了深化改革开放的路径,即“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论述了改革开放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六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立场和执政目标问题,主要阐述了如下思想:一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二是“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三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四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才观,即“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七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提出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提出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论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主张,以及中国倡导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主张;重申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并论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党际交往的原则和主张。

第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即“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继续重申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重申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惩治腐败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下一个阶段反腐倡廉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还论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和平统一问题、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等。

三、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从高校实际出发,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还要注意以下方式方法:

第一,推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三进”工作,既要注重把握这一讲话精神的整体性,又要注重对其中的重要论断和理论观点的重点阐释。要在整体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度,深化对“七一”讲话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的理解和阐释,注重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现有的内容结合起来,注重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总体讲解和个别理论观点的重点阐释结合起来。

第二,要把“七一”讲话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值得深入研究,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以及这一“伟大历史贡献”中三次“伟大飞跃”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逻辑关系及重大意义等,这些理论问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面对当代中国现实,如何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难题,如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如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些都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第三,把学习“七一”讲话同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七一”讲话的精髓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中,包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等。这些重要内容,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第四,把学习“七一”讲话同学习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学习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七一”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需要放在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需要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5年的历史中去认识,需要放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需要放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来之不易,才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另外,应该把学习“七一”讲话与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困惑结合起来,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真正实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入耳、入脑、入心”的教学效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指导委员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