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new)

【学院成果】伟人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

摘要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二十世纪的两位伟大人物,他们以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两位伟人人格魅力的基本特征,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与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有着非凡的意义。同时也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键词伟人;大学生;人格魅力;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3年咸宁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基地调研项目2013DZ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无疑是最主要的,其观点和理论几乎都体现在毛泽东的大量著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思想理论体系,而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这两位伟人已逝,对于成长在改革开放成果突显的90后大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遥远。因此,在《概论》课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和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讲解理论之前,应该分别集中地讲一讲毛泽东和邓小平个人经历,以便他们能够深入学习体会伟人的人格魅力。因为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也与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分不开;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理论--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也不能截然分开,邓小平理论的魅力也与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分不开。这样可以让90后大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毛泽东、邓小平和他们的伟业,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也是实现《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完美过程。

一、伟人人格魅力的基本特征

(一)毛泽东人格魅力的基本特征

1.目标明确,理想崇高。1910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离开家乡来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行前曾改写了日本诗人西乡隆盛的一首诗,以向父母表达自己立志求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正是外敌入侵、政府无能、军阀混战的年代,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人民的疾苦,其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十九岁的他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联想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就决心“献身救世”,“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他认为一个青年人就应该多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还应该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2.博览群书,求知欲强。毛泽东之所以有渊博的知识,是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分不开的。他曾说,读书是我一生的爱好。毛泽东从小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而且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面对别人的高度赞赏时,毛泽东说:“我不是天才,读了六年孔夫子,读七年资本家的洋学堂,我到二十五岁那一年,正是一九一八年才开始读马列主义。”正是毛泽东在学习上从不懈怠、刻苦钻研的精神为其后来的革命人生道路中魅力彰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战略家,更是超越前人的理论家,是被后人称为“奇雄”的诗人,当然还是一位能诗善书、才华横溢,胸中自有万卷书的大学问家。

3.坚持锻炼,意志坚强。毛泽东一生酷爱体育锻炼。他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大丈夫独患无身耳,体强心强,何事不可为?”等著名论断。青年毛泽东认为,没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毅力,将来则无法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因此他经常游泳、远足、冷水浴等,就游泳而言,除了黄河,中国的大江大河毛泽东几乎都游遍了,晚年时期还多次横渡长江,冷水浴更是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确,“体强”的最终目的是“心强”,通过长期艰苦的体育锻炼,毛泽东不仅铸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更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力和持久的耐力,并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看,对体质的锻炼同时也是对人精神的磨炼,是对高尚人格的培养。[2]

4.注重调研,实事求是。毛泽东嗜书如命,但从不唯书是上。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的课堂笔记中就有这样的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漫游四宇尚已。”[3]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就经常利用假期去考察风土民情,了解广大贫民的生活状况。革命时期也是如此,《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都是他在大量研究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正是因为他实事求是,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使他卓识远见、思想敏锐,并学以致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5.乐于奉献,心系人民。毛泽东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且躬身力行。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就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找到一条使人民走向新生的光明大道。他自己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人民毫无索取。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一以贯之“情系人民,谋利人民,服务人民”。直至晚年重病缠身,还是念念不忘国家大事。当人们谈起他一家曾有六口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时,毛泽东却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死得其所。[4]

(二)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基本特征

1.信念坚定,理想崇高。邓小平于1920年离开家乡,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2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邓小平离法赴苏,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他说:“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我来莫(斯科)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5]正是有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在数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哪怕面对批斗、处分、撤职、流放等厄运,都丝毫没有动摇过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执着追求。

2.求真务实,人民至上。邓小平一贯要求自己并经常教育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同志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他主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同时又特别强调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就是最好的例证。第三次复出时他深情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6]如1962年对“包产到户”的赞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无不体现了邓小平决策立足点的人民至上的最高追求。

3.高瞻远瞩,开拓创新。邓小平认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7]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时,深有体会地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8]因此,他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一国两制”理论等。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积极乐观,越挫越勇。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经历,其波澜起伏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邓小平之所以“三落”而又能实现“三起”,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更走向成功。一方面是由于他信念坚定,勇于追求真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他不畏挫折,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总之,他因坚持真理而落也因坚持真理而起,期间的磨难取决于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特别是“文命”时期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5.不计私怨,胸襟宽广。1980年8月,当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答道:“永远要保留下去。”在历史重大转折关头.人们思想极为活跃,认识难以统一。邓小平同志的回答,不仅肯定了毛主席的伟大功绩,而且号召人们“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团结一致向前看”。【9】众所周知,邓小平人生经历中的“三落”都与毛泽东有关,而“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次又是毛泽东亲自打倒的,但他不计个人恩怨,全面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表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

二、伟人人格魅力对培养与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大意义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结合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极富魅力的人格来教育当代大学生,不仅能成为大学生不断进取和完善自我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当代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由于成长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环境中,理想价值取向上的功利色彩较浓,缺乏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现象,甚至有一部分人政治信仰迷茫,存在信仰危机和理想淡化的现象。学习两位伟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的人格风范,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自己远大而稳定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强自己的人生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2.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爱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政治民主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和自立意识也不断增强,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张合理的利己主义,全局观念淡漠,缺乏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两位伟人爱祖国爱人民,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伟大人格风范,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把自己融合于集体和国家之中,培养大学生树立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培养大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成长于较优的环境,在经历高考的洗礼之后,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就不再愿意吃苦,怕困难。有的人身心素质较脆弱,在学业追求上缺乏毅力和韧劲,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两位伟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大学生振作精神,做到自强、自立。培养大学生树立对前途和生活充满希望、热情、信心的积极的人生观。

4.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今在校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关系等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溺爱型、放任型、过分保护型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必将对人格的养成构成消极的影响。[10]有的人一切从“自我出发”,从不考虑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批评,这样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失调。轻者,影响学习、工作、生活;重者,无法继续学业。学习两位伟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为重,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在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并善于与人合作。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伟人人格魅力教育教学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方式:在概论课中,对于伟人人格魅力的认知,除了把握教材知识点外,主要通过看视频、讲故事、阅读著作三种方式来实现。比如看视频《走近毛泽东》、《百年小平》,能直观、生动地展示了两位伟人的人格魅力,学生观后印象深刻,说服力和感染力强;讲伟人的生平故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伟人相关著作,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2.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必须要做到言传身教,自身对伟人有强烈的认同感、崇拜感,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第二,学生要避免“故事好听,道理不懂”的现象。读专著、了解伟人故事经历、看教学视频后,要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心得体会,做到人格魅力与理论魅力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发挥伟人人格魅力的最大效应,进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徐治彬.毛泽东人格魅力探源[J].《学理论》2009,(30)

[2].陈昆满.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他思考的伟大历史命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4,(2)

[3].施新磊.论毛泽东自学思想及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J].《学理论》2010,(1)

[4].徐治彬.毛泽东人格魅力探源[J].《学理论》2009,(30)

[5].周大仁.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发展理论的光辉典范――邓小平终身热爱学习重视学习轶事[J].《学习月刊》2010,(21)

[6].单贵宽 王守安.忠实履行服务人民的宗旨[J].《石油政工研究》2006,(5)

[7].林乐兴.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

[8].蒋朝莉.论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对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0)

[9].辛向阳.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探索》2010,(1)

[10].张玉芬.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作者:李旺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