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new)

破解文化密码 传承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实践课《温情咸宁》正式开课

发布日期:2025-03-26    浏览次数:

(通讯员:马诗淇 张美玲 吕珂)3月21日晚,湖北科技学院青年之家浸润着红色文化气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类思政选修课《温情咸宁》第一季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课程负责人吴慧芳老师向第七期青马班学员介绍了《温情咸宁》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团队、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等。她强调,《温情咸宁》课程立足咸宁,将咸宁地域思政育人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考察、专题调研、拍摄微视频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亲身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去思考,让学生在行走中亲身体验革命故事的真实与震撼,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当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接着,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勇副教授以鄂南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展开教学,围绕“1、3、1、4”四个数字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咸宁红色文化。

首先提到“1”个概念——红色文化资源。贾勇老师介绍了鄂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分布、性质分类、产权分类和保护现状等。这些散落在幕阜山间的红色坐标,既串联起咸宁革命史的经纬脉络,更铸就了镌刻信仰的精神图腾。其次讲到“3”位英雄——钱亦石、钱瑛、何功伟。三位英雄以青春和热血铸就精神丰碑——钱亦石以文脉传家,钱瑛以青春继志,何功伟以生命证道,共同谱写出咸宁大地的红色史诗。接着讲述了“1”场暴动——鄂南秋收暴动,具体介绍了鄂南秋收暴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进程及重大意义。最后聚焦在“4”封家书,即钱亦石先生写给次子钱远镜的家书,以及青年楷模何功伟在狱中留下的三封绝笔。

课程尾声,贾勇老师以“历史回响处,恰是青春进行时”作结,深情寄语:“先烈们长眠的疆土,正是我们站立的精神高地。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终将在你们手中开花结果。”这堂浸润信仰力量的思政课,完成了从史实认知到价值认同的精神跃迁。青马班学员纷纷表示要以青春之我续写革命薪火,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镌刻属于我们青年人的奋斗坐标。

审稿人:陈明吾


下一篇